给中国学生的第六封信——选择的智慧

作者在 2006-10-25 18:24:00 发布以下内容
摘要: 人生就是一串困难的选择,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当我们走过人生的旅程,身后留下来的就是我们选择的结果。如果选择得好,我们会感到快乐和成功,会觉得自己对世界、对他人产生了正面的影响。
给中国学生的第六封信——选择的智慧

人生就是一串困难的选择,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当我们走过人生的旅程,身后留下来的就是我们选择的结果。如果选择得好,我们会感到快乐和成功,会觉得自己对世界、对他人产生了正面的影响。
当我个人碰到人生重要的选择时,我一直信奉以下的做事三原则:
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多少年来,这句话给了我无比巨大的支持和鼓励,帮助我度过了难以计数的人生关隘。在与中国青年分享这三句话后,有位同学针对这三句话,写信问我:
“读了开复老师的三句话,心里感到很强的共鸣。
“‘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代表了用西方式的积极进取的心态,以永不放弃、永不消沉的主动人生态度,鼓励我们靠自己的努力达到目的。
“‘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代表了用中国式的谦恭谨让的度量来培养自己的修养,学会承认和接受真实的、不完美甚至不公正的世界。
“但是我不知道最后一句该如何理解。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可是,智慧从哪里来呢?”
其实,“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就是要求我们使用自己的智慧,主动发现并选择最完整、最均衡的状态,并通过这一选择获得成功。这里所说的“智慧”,既是甄别、判断的智慧,也是权衡、折中的智慧,但从根本上讲,它更是在选择中孕育又在选择中升华的最高智慧——我也把它称作“选择成功”的智慧。

在这选择的世纪中,青年学生需要选择的智慧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曾说,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选择的世纪,因为未来的历史学家如果回顾今天,他们会记得的、今天最大的改革并不是技术方面或网络方面的革新,而是——人类将拥有选择的权利。他说这句话是因为在今天的信息社会里,人人都能获取信息,学习知识,靠脑力上进,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会更多地放权给员工,重视积极选择的员工。人人都有机会,那么人的成功就更要看各人积极地争取和智慧地选择。
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时代,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中,每个人都面对着选择的机会,都拥有选择的权利。尤其在中国,这个选择的时代是更难能可贵的。回顾中国的近百年历史,可以说,今天的中国青年学生是百年来第一次有机会享受先进的教育,同时也不必担心生活、安全和温饱问题,他们第一次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取世界各地的信息,第一次在毕业后拥有如此众多的、可以自主选择的就业机会。
但是,中国的青年学生虽然有幸出生在能够自由选择的时代,但时代并没有传授他们选择的智慧。
在此前与大学生的书信交流及创办“开复学生网”的过程中,我看到有很多学生虽然拥有选择的权利,虽然生活在这样优越的大环境中,但仍然有许多学生时常遇到迷茫的时刻。例如,经常有学生问我有关如何进行选择的问题:“我被老师批评了,但我觉得无辜,那么,我应该用自信的态度为自己辩解,还是用自省的态度坦然接受?”“我想改变现状,但又力不从心,我应该鼓起勇气冲破险阻,还是放宽胸怀承认现实?”“我遭受了失败的打击,应该用毅力坚持下去,还是用自省的态度放弃它?”“我想发表自己的意见,但可能招来非议,我应该积极表达想法,还是该遵循同理心的原则多听少讲?”提出这些问题的学生都希望我来帮助他们做出选择。面对这些问题,我的回答是:
我能帮你做的不是选择,因为你自身的问题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的未来也只有自己最在意。
我能做的只是传授给你选择的智慧,帮你聆听自己心底里最真实的声音,帮助你做出智慧的选择。
在这封信中,我提出选择成功的智慧共有八种:
? 用中庸拒绝极端
? 用理智分析情景
? 用务实发挥影响
? 用冷静掌控抉择
? 用自觉端正态度
? 用学习积累经验
? 用勇气放弃包袱
? 用真心追随智慧

(1)用中庸拒绝极端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中庸》也是千年国学的经典。很遗憾的是,许多人并不理解中庸真正的内涵,误以为中庸就是做庸庸碌碌的老实人。其实,中庸告诉我们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避免并拒绝极端和片面。
比如说,在我的第五封信中提出最重要的积极主动,如果做到了极端,就变成了霸道,喜欢对别人颐指气使,横行跋扈。在我的第二封信中提出与人相处最重要的同理心,如果做到了极端,就变成了盲从,失去了自己的选择,什么事都没有主见。极端的自信就成了自傲,极端的勇气就成了愚勇,极端的胸怀就是懦弱,极端的自省就会变成自卑。
自信、自省、勇气、胸怀,积极、同理心六种态度都是成功的必备要素,也都是成功者需要具备的优点。但
网上精品 | 阅读 1101 次
文章评论,共0条
游客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