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

作者在 2010-11-04 16:26:24 发布以下内容

第二章  心理与性格修养

 

前面把最难讲,不具“时代气息”,可能也是大家最没有兴趣听的“德行”这个话题,勉强讲了一下。现在来讲相对容易一点的,就是人的秉性---心理和性格修养。

我没有专门学过心理学,我个人的心理学知识来源基本有三个。一个是读了一些心理学的书和像《人啊,人!》那样的小说;第二个就是自己不断琢磨;第三是从佛学中学到了不少关于人的内心活动的知识。

所以这部分我是作为一个外行,来给大家演绎一下。专业人士听了,可能会笑话的。当然更坏的情况是会哭,会因为觉得我糟踏了这门严肃的学问而倍感心痛。

前面我说过,中国文化中不太重视心理,或者说没有把心理作为一个独立的学问来研究,而是混在了哲学里面。但是,佛学中很多内容都是在专门做相当系统的心理分析。只是这些佛经是来源于印度,而且在佛教传到中国以后,这部分内容也没融入到世俗社会中,对中国文化影响比较小。所以它们不能完全算成是中国文化。我们不能为了寻找民族自豪感,就去夺人所爱。

心理和性格西方人研究的很多,其内容要比价值观和道德更为丰富庞杂。当然他们很多理论也有不着边际的地方。我在这里只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根据自己的体验,讲一些我认为比较重要,也是对大家有直接帮助的几个问题,同时能够给大家一些整体上的认识。更多的知识,需要大家自己去学习。我经常给朋友建议,让他们去学一些心理学,特别是发展心理学。这对大家的人生会有很大的帮助。

不过大家在学习心理学的时候,要小心为妙。这个学科与一般的物理等自然科学不同,其中一些理论偏执一端,将一些局部的道理无限推广,引出不少荒谬的结果。而且其中也带有对人性的各种合理与不合理的前提假设。

另外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要学了心理学,就总觉得自己能看穿别人的内心活动,然后就高人一等,或自作聪明,把自己打扮得高深莫测或者不自觉地变得神经兮兮的。这就与学习这门知识的目的背道而驰了。

真正能够洞穿人性,是需要长期的人生历练,而且需要有一颗纯净的心。否则,学习再多的心理学知识,也只是一些皮毛或雕虫小技而已。处理简单的事情还可以,遇到复杂的状况还是一脑袋糨糊。甚至会聪明反被聪明误。

下面,我们依然是从大处,从根本的地方着眼,先来介绍一下人的心理基本结构是什么样子。然后按照层次逐步展开介绍其它几个重要的内容。


人的心理结构---显意识与潜意识

人的心理基本结构类似下面这个冰山。冰山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另外一部分是看不见的。它浮在水上面能看见的部分比较小,大部分都是淹没在水下。

冰山结构

人的心理结构与此类似,一部分是感觉得到的,一部分则是感觉不到的。我们能够感觉到起作用的那部分被称作“显意识”或者简称就叫“意识”。就是我为什么做这件事情,我自己很清楚。这时我们能够很清楚地意识到我们自己内心的活动。

另外一部分我们称之为“潜意识”。我们作很多事情的时候,并不清楚我们背后发生的意识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在背后起作用的就是潜意识。比如前面讲过的价值观。尽管几乎每个人在作选择的时候,背后都有一个价值观在起作用,但是很多人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因为价值观在很多情况下是以潜意识方式存在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也是一样,许多情况下,它们或者它们的一部分是作为潜意识而存在,而起作用的。

有人在显意识和潜意识之外还分出一个下意识;而在佛学中的分法就更复杂了。它把人的意识分成了八层。其中所谓的“转识成智”,最后修成正果证入涅槃,讲的就主要是心理意识的变化。

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我们不需要那么复杂的理论抽象。所以我只介绍一下潜意识和显意识的问题。

潜意识从何而来的?我认为也是有三个来源。先天过来的潜意识成分,前世也罢,基因也罢,我们还是放在一边不去探究,对其“存而不论”。其它两个来源,一个是“潜移默化”或“熏陶”而成。也就是说,我们接触的很多事情,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我们的心里,成为我们的潜意识的一部分,在暗中起着作用。

另外一个是我们显意识中的一些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沉淀进入我们的潜意识。比如我们形成的一些信念,习惯等。所谓“习惯成自然”讲的就是这个过程。

我们如冰山一样的意识结构,浮在外面的少,藏在低下的多。潜意识远比显意识要大。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显意识在增加,潜意识也会越来越多。有人估计,潜意识占的比例高达95%

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搞的主要就是这个潜意识问题。他发现潜意识对人的影响非常大。所以他下了很大功夫去研究这件事情,寻找方法去处理人的潜意识里的问题。大家可能还记得我在前面讲过要提防心理学中的一些不正确的东西。弗洛伊德的理论中,就有一些荒唐的推论。

一个人的行为受潜意识主宰的分量越大,我们就越发把握不了自己的命运。因为潜意识的活动我们自己无法感受到。你都不清楚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你会做出一个什么反应。而心理学有一个看法,就是潜意识的“能量”要远大于显意识。两者发生矛盾时,通常是潜意识取胜。比如,我们经常会无视工作计划,由着自己的性子行事。这也说明我们的显意识和潜意识,对同样一件事情的认知,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


显意识和潜意识的改变

我们的显意识主要是理性部分。它是“讲道理”的,按照理性思维的方式考虑问题。潜意识则不同。它是非理性的,直觉的。所以,当我们面对理性的刺激的时候,比如我们上课学习,这个时候主要是显意识在起作用。这些理性的刺激一般不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潜意识。

哪些东西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潜意识呢?是那些感性的,暗示性的刺激。特别是在我们的显意识放松,不对这些刺激发挥作用的时候。影视作品中的很多内容,市场宣传中的很多的暗示等等都属于这种情况。

比如,美国好莱坞几十年来不断拍摄一些二战片,大讲美军如何与德国人作战。全世界都不停地播放。慢慢地,很多人就在潜意识里有一个判定,即当希特勒这个魔鬼要征服世界的时候,是美国人打败了希特勒,拯救了劳苦大众。尽管美国大片中讲的故事大都有依据,但是它让我们头脑中慢慢形成的对二战这个影响全世界的重大事件的判断,却不再符合历史的真实。我们的世界观在不知不觉中便受到了影响,形成了偏见。

事实上,真正打垮希特勒的中坚力量是苏联红军。二战期间,在与意大利一起占领了欧洲大陆以后,希特勒三分之二以上的力量都放在了东线,用于对付苏联红军。这部分德军被打垮以后,希特勒的失败就只是时间问题了。希特勒无可奈何地走向失败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正是看到了希特勒大势已去,美国等盟军才终于开辟第二战场。后来希特勒希望给已经在诺曼底登陆的盟军网开一面,把柏林交给西方军队。但是苏联元帅朱可夫率领苏联红军没有给希特勒任何喘息的机会,先于西方盟军攻入了柏林,希特勒被迫自杀。

再比如,电影《色戒》中的塑造的汉奸形象温文尔雅,那些抗日志士却相当猥琐。它在无形中会给观众什么样的暗示呢?其实这正反映出作者自己的世界观。我觉得作者就是要通过这个作品暗示世人当初她自己爱上一个汉奸是一段很值得赞赏的情感,民族正义与个人感情相比,后者更重要。为此作者特别把那些代表民族正义的人,给描绘成了流氓混混。而这个作品最迷惑人的地方,在于作者借用了一个真实抗日志士的故事背景,然后植入了她自己当年与汉奸“相爱”的情节。这样做显然不是为了歌颂牺牲了的烈士。而电影的导演毫不掩饰地利用赤裸裸的色情来推销这个故事,就更有点过分了。

很多人会说,我看它只是为了娱乐,没想那么多。正是因为你没有想那么多,显意识不发挥作用,所以在娱乐的过程中,我们的潜意识会发生变化。也许你说作者也没有你想得那么复杂。也许炮制者有心,也许编造者无意,但是其影响却是客观的。这样的所谓作品,会通过影响人的潜意识而混淆黑白,贻害社会。

从上面的例子大家可以理解,任何国家其实都是不存在绝对的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的,不论你的初衷如何,效果才是根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要是有边界的,否则“国将不国”。当然不同的国家把握的方式和尺度是不一样的,这在根本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价值导向体系。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为很多知识分子津津乐道。它是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的特殊现象,是中华民族走向统一之前的躁动,不可盲目效仿和推崇。

而西方国家由于长期对心理学的重视,所以在操纵舆论上面极为老到,相当具有欺骗性。苏联/俄罗斯过去20年的不幸经历,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他们被西方大大地忽悠了一把。


看清潜意识

我们认识自己,在本质上就是要把自己意识中的这两部分都要看清楚。不仅要看清楚已经存在的内容,还要看清楚外界因素对它们随时造成的影响。

因为潜意识也要通过行为表现出来,所以它是能够被翻上来看清楚的,但是这要下功夫。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怎么下功夫?我觉得有三个主要的办法:

一个是找心理咨询师。看心理医生,但是好的心理医生确实比较少。我认识一些搞心理学的最后自己都不太正常了。为什么?因为他总觉得他高人一等,他觉得他看什么事情都比我们清楚,最后自己有点变态。而且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法的有效性,在实践中也要打很大的折扣。

在心理上帮助别人,真正需要的,不只是心理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个人的阅历,是那种通过复杂阅历培养训练出来的对人性的洞察力。所以向这些人请教,往往对你会有很大的帮助。这是第二个办法。

最后一个办法就是靠自我努力完成认识。我们祖先教导我们:“日参省乎己”。就是每天不断地去分析,不断地追踪自己的思维过程,去学习寻找自己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你慢慢会把自己的潜意识越看越清楚。你看的越清楚,你对自我生命的把握能力就越大,你就越能把握住自己未来生命的走向。这是一个长期的功夫。但是这也是最重要,最根本的一个办法。

其实佛教讲的修行在根本上就是要把自己的意识认识清楚。佛教里那些修炼,讲什么心有多少个结,让人去参禅,参什么?为什么呀?都是围绕这件事儿展开的。按照佛教的说法,当你能够把你的潜意识都看清楚的时候,你基本离修成正果就不远了。

在佛教中,修道者多如牛毛,成道者凤毛麟角。就是佛祖自己也没有带出几个修成正果的徒弟。这说明真正看清楚自己的内心意识活动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而且没有一个简单的逻辑操作程序可以保证你一定能达到目的地。所以我也只能介绍到这了。再讲下去,也还是云山雾罩,甚至更加混沌。


自我意识”

刚才作为基础介绍了人的心理意识的结构。现在讲一下我们心理意识中最重要的一个东西,就是自我意识。

小孩子刚生下来是没有自我概念的,他不认识自己,他分不清楚外在世界和他自己之间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一般是到一岁到两岁的时候慢慢地他会混沌初开,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自己是和外部不一样的。

所以人的自我意识是逐步形成的,或者说是逐步觉醒和丰富起来的。随着越长越大,自我意识会越来越复杂。开始的时候自我主要与肉体相关联,长大了就不一样了。慢慢地,你的声誉也是你自我的一部分,所以开始要面子。甚至有人把财产也当成自我的组成部分,而成为了守财奴。所以随着人的成长,自我包含的内容会越来越多。这也体现了人性中贪婪的一面。

这个自我意识也是同时存在于显意识和潜意识之中的。

关于自我意识,我今天主要分析一下它的强和弱对人的不同影响。

自我意识很强的人,也就是我们通常讲个性比较强的人。这种人通常比较固执,容易和别人发生冲突。因为他的自我边界非常清晰,而且容易经常感到别人在冒犯他,其实别人可能并没有这个意思。社会上的“成功人士”,那些“牛人”,基本都是这种自我意识很强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种人比较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容易有野心或者说有理想,比较有明确的追求。

自我意识淡漠的人,通常比较随和,大大咧咧。这种人走哪都比较受欢迎。但这种人通常不容易有出息,因为他们对很多事情会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甚至他们有时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自我意识太强,会有问题,太弱也有问题。自我意识强,通常有领导力,但是不容易合作;自我意识弱,易于合作,却难当大任,容易知难而退。

所以凡事不可简单抽象地用好坏去区分,常常需要两面来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同事物之间没有了区别。

如何才能恰到好处地处理好这些问题?本质上是要超越自我才行,这个放在后面再谈。

 

问答:

提问:如果自我意识不是很强的话要想做LEADER的话是不是就很难?

对,很难,因为他很难坚持一些原则。做LEADER是要坚持原则的。

为什么皇帝有时候要杀人?他必须要坚持一些原则,甚至为了维护这个原则必须用鲜血和生命去警示他人不能破坏这些原则,因为他管理的是一个国家。当然这不是说那些皇帝杀人都是对的。你们可以研究一下,在历史上,一个皇帝如果自我意识很弱,基本都是败家的皇帝。中国的那些伟大的一把手们,大都是自我意识非常强的人。从秦始皇开始算起,李世民,朱元璋到毛泽东,都是自我意识非常强的。这是一个成为一把手的必要条件。当然如果他已经超凡入圣,那就另当别论了。

如果你说我也不想那么强,那你就不要给自己的人生目标定成做一个领导者。否则你会觉得很痛苦的。

自我意识需要去调整。怎么把握这事确实很难。因为这些事不是按照一个逻辑能够说清楚的。它是一个人的人生体验,人生的过程。它没有办法完全用语言来描述。是属于所谓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那一个类别。

大家在座的都是学理工的,受的培训大都是逻辑思维的培训。而逻辑思维仅能解决这个世界的问题中的很少一部分。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问题是非逻辑的。包括自我认识,自我意识的调整等。这些问题处理起来会很复杂。我后面会再来谈谈这个话题,专门讲讲大家怎么转换思维。其中有些东西还是可以学的,但它不像一些逻辑工具和方法,拿来就能解决问题。它更多的是给你一些原则上的指导。

提问:认清自己的潜意识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不可以理解为就是说我在性格或其他方面有一些缺陷,通过这种途径来进行完善?

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潜意识,是改进提高的前提。真正的长进,是要在现实生活中长期磨练才行的。秉性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以为一朝顿悟,便万事大吉,那是白日做梦。

提问:因为一个人很难改变自己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或是习惯。可能做着做着就不知不觉中就又回到原来的习惯上了。所以你也许能认清自己,但是很难改变自己。

秉性确实很难改变,但是不是不能改变。首先是你是否真的想改。这与企业管理中的执行力有点像。前两年有人找我,问我是否可以讲讲执行力的问题。我说执行力有什么好培训的?我一句话就解决了。

为什么?你之所以没有执行力,本质上还是因为你认为这事不重要。同意么?举个例子:你屁股后面如果有一只老虎,你会说:“哎呀对不起老虎,我百米只能跑20秒,1500米我6分钟才能跑完,你追我别太急好吗?”你会这样说么?你不会,除非你脑子进了水,或者被吓破了胆。你想都不会想,撒腿就跑。为什么?生死攸关。很多事情我们不去做,是因为我们不觉得它有那么重要。至少没有重要到我们拼死也要想办法去做的程度。没有压力,我们是不会去做那些很难的事情的。

所以,要想改变,首先要真的重视。重视了,具体的手段方法你自然会去学习,能够找到。所以,不是不需要方法上的培训,而是核心在于是否重视。不从根本上解决重视的问题,只局限于表面去谈一些细枝末节的手段和技巧,没有太大的意义。

默认分类 | 阅读 650 次
文章评论,共0条
游客请输入验证码
文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