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偏見,就會把「人」看「扁」了

作者在 2008-07-09 22:30:31 发布以下内容
    被狗吠的人,不一定是贼;长鬍子,也不一定是艺术家。但,有了偏见,就会把「人」看「扁」了。
 
    每星期五晚上,小吴都开车送太太到火车站搭车,去探生病的妈妈。十分鐘后,小吴妹妹所乘的火车就到站。他接她回家帮忙他们料理家务。每逢星期日,整个程序正好相反。小吴妹妹的火车开出十分鐘后,他太太才到。
 
    有一晚,他的妹妹刚走,小吴正等著接太太的车,一个站务员慢慢走过来。他笑容诡异地说:「先生,你真有办法。难道你不怕有一天会被她们逮到吗?」
 
月晕效应
 
    和别人相处时,我们都惯於戴上一副「先入为主」的眼睛,将别人放进一个「框框」裡,再用这个框框解释此人的角色与行为;他是好人、他是坏人,他好像有外遇、她很爱佔小便宜........我们甚至把想法投射到对方身上,以致经常偏离事实真相。
 
也许你也听过这则故事:
 
    有两个女人,坐在同一张桌子喝饮料。其中一个,把雨伞靠在桌边,另一个在喝完饮料时,迷迷糊糊的,顺手拿起雨伞就走。雨伞的主人大声叫说:「喂!妳拿了我的雨伞。」
 
    前面那个女人一脸尷尬,红著脸向对方道歉,说是忘了自已没带伞,一时误拿。这件事,让她想起需要买把雨伞,顺便也买一把给孩子,於是她便去买了两把。
 
    回家的路上,她正巧又跟那位之前被她误拿雨伞的女人坐在同一辆公车上。那女人注视著那两把雨伞,说:「我看妳今天的成绩还不错嘛!」
 
    人们在判断别人时常有一种倾向,就是把人概分为「好的」或「不好的」两部分。当一个人留给人的印象是「好的」时,人们就会把他的言行举止用「好的」角度去解释,反之,如果一个人被归於「不好的」的印象时,那麼,一切不好的看法都会加在他的身上。
 
    这种现象称之为「月晕效应」。意即当人们看到月亮的同时,周边的光环也会被注意到;当一个人的「印象确立」之后,人们就会自动「印象概推」(Halo Effect)将第一印象的认知与对方的言行联想在一起。
 
「成见」能有多荒谬?
 
    有一名年轻犹太人和老犹太人坐在同一列火车上。年轻犹太人问老犹太人说:「先生,请问现在几点了?」老犹太人却默不作声。
 
    「对不起!先生,请问现在几点了?」老犹太人还是不答。「先生很抱歉打扰您了!但是我真的想要知道现在是几点鐘。你为什麼不回答我呢?」
 
    老犹太人答道:「孩子,下一站就是最后一站了。而我一点都不认识你这个陌生人。如果我现在回答你,依照犹太人的传统,我就必须邀请你到我家坐。你长得很英俊,而我有一个很漂亮的女儿。你们俩一定会爱上对方,然后你就会把我的女儿娶走。你告诉我,我为什麼要一个连手錶都买不起的女婿呢?」
 
    几乎每一分鐘、每一件事,我们都依凭著过去所得的知识、经验在作判断。比方,我们常听说(或认为):「生意人都很狡猾」、「女人都是烂驾驶」、「男人都很不卫生」、「犹太人都很吝嗇」、「美国人都很浪漫」等等。此后我们心中就会建立一套刻板的印象,并用这个「成见」去解释或评断周遭的人事物。
 
    一对男女若看到一个男人拿把花走在街上,女的可能会想:「哦!他真体贴、好浪漫。」男的也许会认为:「天啊!我看这傢伙完了」
 
    记得有一则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有一位先生初到美国不久,某个早上到公园散步,看到一些白人坐在草坪上聊天、晒太阳,他心想:「美国人生活真是悠閒,有钱又懂得享受生活。」
 
    走了不久,又看到有几个黑人也悠閒地坐在草坪的另一边,这位先生不禁想到:「唉!黑人失业的问题还真是严重,这些人大概都在领社会救济金过生活。」
 
    艾斯曾有这麼一段妙喻,当你暗夜走在街上,看见某扇窗亮了一盏灯。也许有人会说:「这一定是母亲为还没有回家的子女在祷告」也有人会说:「老天,一定有人在偷情。」
 
    哈兹立特有句话:「偏见是无知的孩子。」说得一点都不错,「人」「扁」为偏,人一旦有了偏见,就会把「人」看「扁」、「偏」了。
 
    大多数的人并不了解你,你也不完全了解这些人,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该轻易地去论断他人,当然也不必在意别人的论断。
佳文共赏 | 阅读 3359 次
文章评论,共0条
游客请输入验证码
浏览1817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