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为什么,临近毕业,突然预感到了人情的冷漠,生怕在几年后与这些同班的同学们在职场上相见时,昔日的同窗之情已经不见,却变成了对手,甚至曾经一起奋斗过的弟兄们,到时也会为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背叛”友情,离我而去。
最恨“背叛”这个词了,不知道为什么世间会有这种行为。自古以来就有,到现在还接连不止。
向前翻阅历史,这种事情接连不止,据在下所了解,由于国外历史起源甚晚,而东汉之前史料有限,因此在三国年间,是世界上被记载的经典“背叛”事件最多的时候,关于在下所说的“经典”非褒义,请不要误解。
那个年代,反贼四起,汉朝的江山基本进入了名存实亡的时代。还好有了刘玄德这样一个为了复兴汉室大业的皇叔。他有着两位忠诚的兄弟,关于和张飞。可是这三位以忠义名垂史册的兄弟却同样难免遭到反叛。
虽然历史上对桃园三结义领袖褒贬不一,但在下认为刘备确实是一位仁义君主无疑,长坂坡被曹操追杀的时候,刘备仍然不肯丢弃自己的百姓自己逃走,这一点足以证明,至于之后的摔孩子,有说收买人心,有说刘备手长根本摔不死,换你,让你蹲着摔自己孩子,你舍得摔吗?可是人家刘备确确实实是站着把自己亲生骨肉摔了,我想,当时他一定是出于真的心疼赵云,心疼得不知如何是好,才这样做的,而不是为了收买人心,毕竟赵云本身就是个忠心耿耿的将军,刘备早已该从公孙瓒那里知道了。还有对关羽采取否定看法的所谓的“学者”。这些“假忠义”的学说配合一些所谓的“史实”的分析似乎有理有据,可是,我很想对这些说三道四的人忠告一句,大家谁也没活在那个时代,谁都是推测,可是你们推测的一句是什么呢?大部分来源还是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罢了,那么,罗贯中的出发点是说关羽忠义,这一点无所质疑,如果有任何疑问,只能说阁下心胸狭窄,喜欢把事情往歪处想。因此,不要枉加评论,罗先生想表达什么意思,大家就信就行了,至于阁下又查阅了什么史书,请阁下不要挂在嘴边,一切都不是当时的记载而是后人写的,那么既然我们看的是《三国演义》,就请不要拿什么无聊的史料较真,没有意思。如果阁下还是有什么不服,那在下建议去读《红楼梦》去了,《三国演义》阁下之流不佩阅读。还好性情直爽的张飞没有被挑出什么毛病,没有遭到什么流言秽语,是啊,这么实心的人还会遭人怀疑,那没天理了。
闲言少叙,我们先说刘备的遭遇。这位皇叔,受袁绍等大势力的排挤,受那位挨了打连名字都没留下的督邮的刁难,在陶谦和公孙瓒鼎力相助之下。辛辛苦苦凭着自己的实力拉起了队伍。四处辗转,陶谦公去世之际,将徐州城送给了这位仁义君主。可是就在吕布最为难之际,投奔了这位君主,刘备看他可怜,收他在城下。
可惜这个吕布实在可恶,原来是丁原的义子,在丁原与董卓对阵的时候,居然因为金钱而倒戈投降,而且认董卓作了义父。按理说,这个人或许是个很有头脑的人,其实不然,在貂蝉的魅惑下,这个小子居然连董卓也杀了,还想自己打天下。论武艺,这个人确实不简单,有一个人能对抗刘关张三人的实力。可是这么高的武术天赋,不知道这个人为什么没有练武人的道义,而且有时候还是个缺智慧的家伙。也许,他的武术还没到顶峰,假如领悟了武者的道义,他会更强,也会更明智一些,也不会是这样一个中国历史最经典的反叛人物。
事情是这样的,张飞手下有个叫曹豹的小子,这个人由于自己的过失触犯了喝醉的张飞,那么,张飞的脾气,发怒抽了他,他也应该自己感到自责。没想到这小子跟吕布还有点儿亲属关系,也许这一家子人都喜欢反叛吧?不过看他被抽的惨状,我们暂且原谅他叛逃到吕布那里的行为。可是,吕布在最危险的时候,仁义的刘备救了他,他但有一点点人品,也不应该得到了曹豹的情报后,趁刘备公出城之际,强占了徐州城,害得刘备又一次无家可归。
可叹了张辽这等名将和陈宫这等名策士怎么会保了吕布这种人。斩杀吕布的时候,张辽在关羽的保举下,留在了曹操麾下,算是个明智的将军,保刘备是没办法了,毕竟白门楼当时是曹操说了算。陈宫在这一点上有些不明智,虽然自己对曹操杀亲的行为极为不赞赏,但也不能这样死心塌地的保一个没有人性的吕布啊,天下的明君有的是,离开吕布这种无义之辈,属为天下之大义,又有何妨?之前投奔刘备的机会也不少,比如在徐州。何苦即使曹操有意留他性命,他却自己走上了断头台,愚昧。
刘备虽然遭到的背叛,但还好没有致命,最后他的势力还是在困境中发展起来了。可是史上一直作为忠义的象征的关羽,却遭到了各方面的背叛。镇守荆州的时候,孙刘两家还保持着“联合拒曹”的盟约,可是吕蒙这个混蛋怎么就想出了白甲渡江偷袭关羽的这种违反盟约的主意?孙权这个垃圾,应该很知道关羽的忠义,居然可以同意进兵。后来导致了曹操军也乘虚而入。
用兵也应该讲道德,虽然说“兵不厌诈”,人们都说关羽是大意失荆州,其实我觉得这个原因是东吴的无耻,而不应该全怪关羽的大意,东吴孙权和吕蒙的无耻应该遭到历史的批判,可是那些整天研究历史的史学家们,好像对这个问题发表看法的实在太少,他们似乎想象不到罗贯中先生在关公死后,为何加入了关羽“显圣”,吕蒙突然死去这一段突然具有神话色彩的故事时,罗先生要表达的叹息。
其实,关羽的败走麦城,这一段充满了这位忠义英雄遭到的背叛。危机之际,关羽派廖化到刘锋、孟达那里搬兵,从当时的军情考虑,如果援军到达,关羽是不会被东吴活捉的。可是那个混蛋孟达居然劝说刘锋按兵不动,刘锋也同样是个混蛋,听了孟达的话。另一方面,糜芳也听了傅士仁这个混蛋的话,不顾哥哥糜竺对刘备的忠心,投降了一起投靠东吴,使关羽失去了另一方面的援助。叛变,全是叛变!
关公被杀,也带走了张飞这样一员虎将的性命。可想而知,那时的张飞是何等的痛苦,每天除了喝酒就是哭,他命令手下尽快为全军打造白色铠甲出兵东吴的悲痛欲绝,为什么会有人理解不了呢?张飞的两个部下范缰,张达两个无耻之徒,居然在出征前夜,趁张飞大醉,取下了这位名将的首级,投奔东吴去了。孙权这个无义之辈,或许是真的内心愧疚,但我想更大的可能性是惧怕属国,因为早在赤壁大战前夕,东屋就有大部分谋士打算劝说孙权降曹,没办法,江东就这么垃圾,孙权把范缰、张达二鼠辈押送回了属国。
可是再考虑一下刘备的心情,一瞬间失去了两位真的亲如手足的兄弟,复兴汉室的桃园梦即使他独自一人实现了,两位兄弟却已不在人世,兵败后,这种悲痛最终导致了刘备之死。桃源梦断了,根源是什么呢?背叛二字。
相信罗贯中先生是十分憎恨“背叛”的,即使他的故事里留下了那么多背叛者得逞的故事。因为,在他的笔下,无论是否史实,每一个有过叛变行为的小人,都留下了罪有应得的下场以警示后人。
大汉贼董卓被吕布的方天画戟无情的刺穿而死;而这个典型叛变者吕布,在白门楼上临死前,漏出了向曹操求饶的最卑劣的一面;打算出卖自己祖国保住自己性命,而在曹军大兵压境之时劝孙权投降的东吴文官们, 被孔明挨个骂的狗血淋头;而那个不守信义的吕蒙,也遭到了天谴一样的报应,被关羽“显圣附身“,突然死去;没有顾及关羽救命之恩,而协助东吴出兵荆州的曹操,被关羽的首级吓得一病不起,终于在三年后病死;而弃城而逃的傅士仁和孟达甚至听信孟达的刘锋,最后同样没有在叛变后苟延残喘的活下去;杀死张飞而投奔东吴的范缰、张达被孙权大绑后用囚车送回了蜀国,下场可想;即使在后期无人能敌的魏延,也被临去时的孔明设计死的自己不明不白,也失去了自己成为历史名将的机会;背叛北魏的司马懿和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努力了一辈子,最后“三国归一统”的功绩还是被后代司马炎捡了。
不过对于貂蝉与吕布和董卓,罗先生应该是不认为是对爱情的不忠的,我想,貂蝉一样期望能有长坂坡的糜夫人那样忠贞的爱情,可是她正是为了惩治吕布、董卓这样世间的不义之辈而舍弃了一个女孩儿一生中最珍贵的爱情经历,这位女侠般的人物完成了任务后如一缕红云般消失在故事里。
有些可恶之人,为了寻找小说题材,居然能编造出《吕布与貂蝉》这样的故事来,表面看来,把三国第一猛将吕布的勇武与三国第一美女貂蝉的美貌搭配在一起,是个很凄美而浪漫的故事,天啊!史上的貂蝉已经失去了自己的爱情,无论吕布武艺高低,能把这种不义之辈与貂蝉相提并论,文人们啊,难道你们就忍心无情的玷污这位内心痛苦难言的女侠吗?真是为了赚稿费,为了卖书,为了写剧本,不惜丧尽天良!!
背叛,迄今为止仍然在进行着,在时间的各处,在你我的身边。也许这就是“兄弟如手足”这句话到现在已经不再具有古时的真情的原因,也许这就是自桃园梦断之后,时间也不再有《桃园三结义》这样真正感人的一幕的原因。不过还是希望我和我的所有弟兄们、所有朋友们,大家友谊长存。因为,在与背叛的兄弟划地绝交、刀剑相向之时,即使惩治了一念之差的背叛而不可饶恕的弟兄,挥下无情剑的那一刹那,最痛苦的,应该是自己的有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