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冰淇淋的记忆

作者在 2007-02-06 17:33:00 发布以下内容

嘉庆十年,为了庆祝丰收和祭祖敬神而对线香的需要,在哈尔滨东南部来了一位以线香手艺著名的人,因而后来这一带被称为“香坊区”。历史上哈尔滨的第一个火车站就设在那里,后来火车站迁至秦家岗(今哈尔滨站),因此人们又称之为“老哈尔滨”,1932年的松花江水灾使得到外被淹,由于香坊地势较高,人们皆逃难于此,由此香坊又得名“上号”,而道外因其地势较低而得名“下号”。

不过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并没有这些。香坊留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还在幼儿园的时代,我家院子里推着自行车驮着白色箱子的老奶奶口中所吆喝的“香坊冰棍……”。

那个时代,香坊冰棍厂在哈尔滨十分著名。在院子里玩的小孩儿们拿出一毛钱就能买到一根十分解渴的香坊冰棍。虽然在现在看来那种冰棍实在太简陋,不过从解渴角度来说,绝对不差。说它简陋是因为它只不过是一个横截面为1平方厘米,长度约13~14厘米的雪白色冰棍,穿着冰棍的是一根比现在的方便筷还长还粗的木棍。含奶量并不高,但味道是很甜的。比这种冰棍“高档”一点儿的,叫作“香蕉冰棍”,黄颜色,截面为约1.5厘米直径,长约10厘米,带有香蕉的味道,价格比那种雪白色冰棍贵一倍。

这就是我幼儿园时代大家喜欢吃的冰棍。坐在家里,听见楼下卖冰棍的来了,只要管大人要1块钱,拿个盘子就能下楼盛10个冰棍回来大家解渴。

然而,物价一直在上涨,简陋的东西都会被更复杂的东西取代,就像刀剑会被火枪淘汰一样。我即将上小学那年,路边卖冰淇凌的小车开始增加了。我第一次吃的冰淇淋叫“猴王冰淇淋”,5毛钱,包装是彩色的,里面装的是一大块儿长方体的冰淇淋,奶油味儿特别浓。就这样冰淇淋的种类开始增加了,同样都是5毛钱,但是样子却不一样,有的被巧克力包着,有的一个冰淇淋分为三段不同的口味儿。

物价仍然在上涨,原来5毛钱的冰淇淋也都涨到了1块钱,而且慢慢的,1块钱买到的同样冰淇淋也没有原来那么大了。

哈尔滨的冬天冷特别冷,但也因此则室外成为了一个天然的大冰柜。每个冬天,路边上就会出现很多冰淇淋批发商。这个时候的天气已经不需要什么冰柜或者白箱子,看到路边铺着很多打开的纸箱,那便是在批发冰淇淋了,每个箱子里装的是一种冰淇淋,由于是批发,所以比夏天路边的摊子卖的便宜一些。一次买10多个拿回家吃几天,再来买。哈尔滨人冬天就是这样买冰淇淋,有种很过瘾的感觉。

就这样,年复一年,老的冰淇淋的名字消失了,又出现一批新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小的冰淇淋厂商由于制作的水平限制也很难立足,在哈尔滨的冰淇淋中基本也只剩下几个大厂的牌子,每个大厂也都生产很多种具有特色的冰淇淋。可是这个时候,路边的批发商已经不像原来那样多了。我想,原因在于哈尔滨的冬天已经与原来不同了。

曾经能屹立整个冬季的冰灯,现在还没到春节就需要重新维护。儿时常见的大雪纷飞的天气,恐怕现在整个冬天也难见一回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大气的污染,塞北的雪笼罩下的哈尔滨,曾经整冬银装素裹的景色变成了一瞬间的美丽,而后便成了黑色的雪、水和泥。

这个时节心里最矛盾的应该是路边的批发商了。站在街边,到底是希望天冷还是希望天暖呢?长时间站在刺骨的严冬绝对是一种考验,然而暖冬的来临却破坏了哈尔滨这天然的大冰柜,生意固然没法做。

昨天看见我家附近最后的一个冰淇淋批发摊子也以低于本钱的价格作了处理,因为纸箱里的冰淇淋化的很软,有的已经成了一袋袋的水。曾经一直坚持着,每个冷天躲在摊子附近的花店里透过玻璃拉门看着摊子的那位小哥,无奈的收摊了。

冰淇淋没法卖了,大雪后的雪人也站不住四五天,冰灯也很难屹立的住,留不住的雪景,马路上的泥泞,一切都在渐渐地恶化。可是,一定要到所有美好都远去的那天,制造污染的愚昧者们才意识到大自然的愤怒吗?

灵魂归宿 | 阅读 1100 次
文章评论,共0条
游客请输入验证码